IM电竞 IM电竞appIM电竞 IM电竞app2022年,沈阳交出了怎样的答卷?2023年,沈阳又将绘就怎样的发展蓝图?1月8日,沈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,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吕志成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2022年是沈阳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,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沈阳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齐心协力共抗疫情,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,稳住了经济基本盘、守住了安全发展线,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出坚实步伐。
•出台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,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80亿元,惠及市场主体109万户次
•成功应对24次强降雨和绕阳河、辽河历史性洪水,有效守护了城市安全和人民安康
2023年,是全面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,是全省实施全面振兴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。
今年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%;固定资产增长10%以上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%;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;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%;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.2%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。
动态谋划实施高端产业培育、科技引领创新等20项重大工程,建设一批打基础、强功能、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,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突破2500个,完成2000亿元以上。加快推进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,力争工业占比提升到25%以上。积极推动沈飞局部搬迁、桃仙机场二跑道及枢纽工程、华润热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确保基础设施增长60%以上。
抓好招商引资。千方百计争项目、拼项目、抢项目,力争全年新签约、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突破2000个和1000个。
促进消费提质扩容。改造提升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区,启动第二批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试点建设。加快发展“首店经济”,引进品牌首店不少于100个。
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。优化数字沈阳云底座,升级数据中枢5.0版本。加快“双千兆”网络建设,新建5G基站7000个。推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等场景项目突破1000个。加强沈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广应用,力争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5个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,积极抢占区块链、元宇宙等新领域新赛道,促进数据资源向资产转化,全力打造“东北数字第一城”。
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,实施100个智能升级、100个数字化场景应用项目,推进一批首台(套)、首批次、首版次项目,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35%以上。
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。全面创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。新开办20所公办幼儿园,新增普惠学位5000个。组建30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盟,综合改造40所乡村学校。
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。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突破1500家。全市科技型企业突破2万家;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0%以上。
深入实施“兴沈英才计划”,开展招才引智、聚焦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等专项行动,聚焦重点产业链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、高技能人才,持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,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5万人。
推进营商环境6.0版改革,深化“只提交一次材料”改革,推广“智能办”“零材料”等创新服务场景,完善“惠帮企@链上沈阳”平台功能,推进“12345”政务服务与社区网络深度融合,确保“一网通办”达到全国一流水平。实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沈阳专项行动。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、规范化水平。全力降低企业成本,落实留抵退税、小微企业“六税两费”减免等优惠政策,取消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,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能降全降,能免全免。
完善城市功能。加快推进沈白高铁、沈丹铁路外迁。启动地铁9号线号线号线号线南延线建成通车。启动四环快速路提升工程,续建元江街、长青街等6条快速路,实施10条断头路贯通工程。改造供水管网160公里,燃气管网100公里,供热管网50公里。
推进城市治理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00个、背街小巷309条,实施20项街路更新工程。新建停车场20处,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。新建改造提升综合公园24座,新建口袋公园1000座。
积极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,加快建设老虎冲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,开工建设康平、新民生活垃圾焚烧项目。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,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30个。
推进污染防治攻坚。扎实推进蓝天、绿水、净土保卫战。协同推进燃煤、臭氧、扬尘、秸秆燃烧、汽车尾气等源头治理,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,加强辽河、蒲河等重点河流治理,确保20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,强化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,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%。
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,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225万亩,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80亿斤以上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专项行动,培育玉米水稻等新品种10个以上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8%以上。
扎实推进乡村建设。建设20个美丽田园、1000条美丽庭院示范街、10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,打造25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范。深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,维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。
持续深化农村改革。稳慎推进沈北、于洪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,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“三权分置”路径。
坚持就业优先战略。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,帮扶1.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,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.5万人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,扶持创业带头人2200人。
提升养老服务品质。优化居家养老服务,实现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城乡社区全覆盖。提升社区养老水平,确保社区服务配建设施100%达标。培育星级养老机构150家。
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,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3万户,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.5万套(间)。